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航天研学

我国首次将星载铷钟应用于海洋二号卫星
发布时间:2017-09-22


timg.jpg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雷达高度计铷钟鉴定件通过了验收测试。这是海洋二号卫星第一次采用铷原子钟。采用铷钟后,年均高度误差理论上可以精确到毫米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海洋二号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观测卫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并且不受天气影响的微波观测功能,使我国海洋卫星首次以厘米级定轨的精度,全天时、全天候获取宝贵的海洋动力环境数据,极大地提升我国海洋监管、海权维护和海洋科研的能力。


  据了解,过去海洋二号卫星A星是采用GPS锁定晶振方式,实时校准晶振的准确度,以实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晶振一旦失去GPS信号,或者测量期间信号中断,卫星系统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


  专家介绍,海洋卫星的铷原子钟技术设计延续了北斗铷原子钟的设计,北斗卫星是成熟产品,这样可以降低新产品的质量风险。过去采用晶振,在同一区域测量海平面的年均高度误差不超过几个厘米。采用铷钟后,年均高度误差理论上可精确到毫米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由于原子钟漂移率很低,卫星整个寿命周期不用校准,铷原子钟自己维持,每时每刻都能获得准确数据。


来源:国家航天局 / 新华社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原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