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航天研学

身负两大“绝活”的中国北斗,能超越美国GPS吗(下)
发布时间:2017-10-18


原标题:身负两大“绝活”的中国北斗能超越美国GPS吗?     来源:瞭望智库


3、中国北斗有两大“绝活”

评价导航系统的主要指标主要有四项:

军用价值。导航系统最主要的目的是服务于军事(美国GPS、我国北斗、俄罗斯格洛纳斯均隶属于军方)。

民用价值。民用是可以赚钱的,因此赚钱和商业化能力也是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实用性。全球性的一定比区域的好,1厘米精度的肯定比1米的好,能1分钟定位的肯定比1小时的好,独立的肯定比依赖其他卫星系统的好。

稳定性。几个系统处于竞争状态,所以需要保持现有状态稳定,频繁发射卫星补充(毕竟都是几十个大卫星的卫星星座),而且由于竞争和需求必须更新换代。

按照这四个指标来看,美国的GPS导航系统仍然独占鳌头——GPS是已经发展了30多年的成熟系统,早就实现了全球覆盖,卫星补充稳定,长期维持在32颗,并已经更新到第三代。

GPS系统星座动态图

最重要的是,GPS几乎垄断了全世界民用导航市场,其商业价值远远超过军方投资。后来者很难与其争锋。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紧随其后。

我国北斗星座

北斗有两大“绝活”:

一是最复杂的星座系统。

不同于世界其他任何一个系统,北斗是唯一一个使用了地球静止轨道(36000公里高)、地球倾斜同步轨道(36000公里高)和中轨轨道(20000+公里高)的卫星导航系统。GPS、格洛纳斯、伽利略都是仅使用中轨轨道。

北斗使用了更加高轨的静止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轨道运转周期为24小时,其信号会长期覆盖指定区域,且卫星之间形成的数据通信链路也能校正误差、进一步提高精度。

我国重点覆盖的区域是亚太地区及“一带一路”地区,系统建成后,这些地区均将获得优于GPS系统的精准定位。

二是短报文系统。

其他所有定位系统只接收太空信号,不与通信卫星进行任何交流。而北斗的接收机可以和卫星进行交流,最典型的应用是可以发布140个字的短报文,就像现在人们平时用的“短信”,既能够定位,又能显示发布者的位置。

在海洋、沙漠和野外等没有网络的地方,安装北斗系统终端的用可以定位自己的位置,并能够向外界发布文字信息。该技术将被用于紧急救援、野外作业、海上作业系统。

更重要的是,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可以实现双向通信,提供的指挥端机可进行一点对多点的广播传输,为各种平台应用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国防、民生和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在灾区,在通讯、电力中断或移动通信无法覆盖北斗终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短报文进行通信。

2008年汶川地震时,进入重灾区的救援部队利用120字的短报文突破通信盲点、与外界取得联系,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了灾情。

而且,这个功能不但实用,而且成本很低,目前我国民用短报文大概几毛钱一条。

由上可知,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北斗对我国意义重大,称其为“国之重器”丝毫不为过。在技术上,它完全可以与新一代GPS媲美,之前有媒体报道过某博士破解了北斗信息,完全是谣言,因为“破解”的是民码,而民码本来就是要公开的(全世界各个系统都是如此)。

只是相比GPS,在商业化方面,北斗暂时很难从每年千亿美元级别的GPS市场那里“分一杯羹”。而且,北斗系统尚未完全建成,竞争力较为有限。

不过,2020年前后,北斗三期完全建成,巨大的国内市场和“一带一路”国家的需求足以支撑北斗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系统。在未来,北斗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4、俄欧印日的导航系统怎么样?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全球导航系统、两个区域性导航系统。除中美外,俄罗斯、欧盟、日本也在搞导航系统,它们水平怎么样呢?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

该系统自苏联时期开始建设,是唯一一个频分多址的系统(不同于其他系统的码分多址)。

这两个的区别可以用一个例子形容: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国际上频段资源非常有限),在运货(导航信息)的过程中,你可以选择用很多小车(多个频率,俄罗斯方案),也可以选择用2辆(老版本GPS两个频率)大车,或3辆大车(伽利略、新GPS、北斗三个频率)运输,各有利弊。

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目前的星座

因为小车运输,格洛纳斯安全系数高,在抗干扰和欺骗等方面很强,同时兼容性较差、维护成本很高。

独特的轨道设计使其在高纬度地区拥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毕竟考虑俄罗斯地理位置),但是,高纬度地区人口太少,再加上俄罗斯一直以来跟欧美矛盾重重,格洛纳斯很难扩大用户,几乎不具备商业化潜力。

苏联解体后,格洛纳斯陷入绝境。普京的强力支持让这个系统起死回生,但也仅让其维持在理论上最少的24颗卫星。目前,格洛纳斯系统是俄罗斯政府最大花费的单个项目,随着俄罗斯经济衰落,前景很不乐观。

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系统

它曾经是北斗的“老师”,起步就三频信号,只是被拖延了10年后才重新开始发射卫星,错失了许多良机。现在,该系统有了18颗卫星,要陆续补到30颗才能覆盖全球。

一直以来,欧洲在军事上依赖于美国,而且苏联解体后,欧洲没有了大规模正规军入侵的威胁。所以伽利略系统在起步阶段就定位为“民用”系统。欧洲真正看重的,是以定位导航为核心的巨大市场——在当时,全球的卫星导航所涉及、产生的经济利润,基本上全都被美国赚取了。

但是,它的商业化道路走得并不轻松。

“伽利略”计划的推出,刺激了美国和俄罗斯加快技术更新,新一代GPS和新一代“格洛纳斯”的定位精度等技术指标很快反超“伽利略”,“伽利略”逐渐丧失了技术相对领先的优势。

而中国北斗二号的横空出世,不仅使欧洲“伽利略”系统准备与美国GPS一争高下的愿望大打折扣,也冲淡了“伽利略”未来的市场前景。这已经跟它当初的目标相差太多。

伽利略系统星座

印度区域导航系统IRNSS

印度的区域导航系统仅能覆盖印度及其附近

以前,印度有一个依赖于GPS的区域增强系统,上文提过,在印巴冲突期间,美国关掉了交战双方的GPS服务。印度后来自力更生,建成了一个独立的区域增强系统IRNSS。覆盖范围仅限印度这一片,而且,最近几颗卫星上的原子钟接连出现故障,如果不快速发射卫星进行补充,很可能会导致任务失效。

日本的准天顶系统QZSS

日本的准天顶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导航系统

这是一个依赖于GPS服务、加强GPS系统在日本地区应用的系统,发的信号都和GPS一样。如果美国GPS关掉信号不让它用,它就真不能用了。现在仅有3颗卫星为它服务。

从全球六大卫星导航系统来看,我国的北斗在技术方面不亚于美国GPS。虽然GPS很早便进入了市场、实现了垄断,北斗的商业化推广极难进行(没有民用的盈利,光靠国家投资不是长久之计),但我们还是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返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