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航天研学

天空一号,欢迎回家!未来你好,中国空间站!(下)
发布时间:2018-04-09

在轨工作1630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完成与三艘神舟飞船交会对接和各项试验任务后,由于已超期服役两年半时间,其功能失效。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经分析,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烧毁时间在2018年3月31日至4月2日之间。

2018年3月30日清晨5点,天宫一号划过艾山天文台上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安全返回和精确落点。这个任务神舟五号、六号已圆满完成。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这一阶段是为第三步,即建立空间站做技术准备。天宫一号正是“三步走”战略第二步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上天运行,意味着我国拥有了建立初步空间站的能力,为我国建立空间站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 图表:天宫一号发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短短几年间,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

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 2011年10月5日,“天宫一号”过境北京的美丽瞬间。

在这个过程中,

天宫一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指日可待!

央企重任!中国空间站震撼登场

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中国作为2022年冬奥会东道主进行了8分钟表演,期间,“中国空间站”首次亮相,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届时,也正是中国空间站建成之时。

▲ 图表:中国空间站构想图。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首次公开

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关键之年。在天津航天城的厂房里,中国空间站核心舱首次揭开了神秘面纱。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主任设计师 张昊:

空间站的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其中的一块大柱段部位,主要是航天员工作和实验的地方。而另一个小柱段,是航天员的睡眠区和卫生区,保证航天员的生活和正常的居住环境。

 


中国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每个舱都重达20吨以上,这种三舱构型可以对接两艘载人飞船、一艘货运飞船。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 朱光辰:

对神舟飞船来说,它就相当于是一辆轿车。对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来说,它相当于是一室一厅的房子。到了空间站,它应该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一国之力实现多国研制空间站的目标

作为一支在外界看来较为神秘、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研制团队,央企人承载了中国航天梦的期许和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任。

1995年,16个国家联合研制国际空间站的项目已启动,并拒绝了中国的加入。就在当年,朱光辰加入了中国空间站研制团队。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 朱光辰:

要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靠自己。国际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联合完成。现在我们要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把所有技术在我们空间站上都要实现。

从提出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计划的第一天起,朱光辰和空间站团队就做好了开天辟地的准备。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他们花了整整11年时间。此后越来越快:

  • 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了中国人出舱活动的第一步;

  • 2016年,景海鹏、陈冬伴随天宫二号,在太空整整遨游33天;

  • 2017年,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为中国的空间站时代做好了准备!

▲点击视频了解中国空间站研制团队

2022年,中国空间站将建成,

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这将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而且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太空中将只有中国这一个空间站!

不久前德国媒体报道,

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们正在苦练中文,

期待在几年之后能够登上中国的空间站。

感谢那些年那些国的技术封锁,

中国央企作为科技创新排头兵,

用央企人的坚韧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之路,

用智慧和奋斗推动了中国航天新时代的到来!

从完成使命的天宫一号到未来可期的中国空间站,

中国央企助力中国航天跑赢了这场太空“接力”!


返  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