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云工程首星成功发射 打造中国天基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12-25
12月22日消息,12月22日7时51分,随着一声巨响传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成功将“虹云工程”首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十一火箭一飞冲天
长十一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也是目前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型号,使用灵活,可实现多发连续高密度发射。
自2015年9月首飞至今,长十一火箭已连续五次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本次发射是该型火箭首次执行1000公里以上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
本次任务的履约周期只有短短半年时间,市场响应能力大大增强,任务适应性大大提高。这得益于长十一火箭型号队伍实施的飞控软件去任务化、并行化集成设计星箭接口和卫星支架等措施。
此外,研制单位创新采用项目承包制等管理模式,7个人只需不到一个月就能完成一发火箭的总装,10天就能完成出厂测试,总装测试效率也大大提高。
“虹云工程”首星是我国发射的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试验卫星,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
本次发射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5次飞行,也是本年度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次发射。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过后留下一抹“祥云”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装备科技”
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据微信公众号“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iD:casicspace)介绍,虹云工程首星(虹云·武汉号)是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同时是首次将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应用于低轨宽带的通信卫星,能够利用动态波束实现更加灵活的业务模式。后续将以此卫星为基础开展低轨天基互联网试验与应用示范。
动画演示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除通信主载荷外,虹云工程首星还承载了光谱测温仪和3S(AIS/ADS-B/DCS)载荷,实现高层大气温度探测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飞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信息和传感器数据信息采集(DCS),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环境、海事、空管等领域。
虹云工程示意图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虹云工程是中国航天科工大力推动的“五云一车”项目之一,由航天科工二院抓总,虹云工程旨在构建覆盖全球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以天基互联网接入能力为基础,融合低轨导航增强、多样化遥感,实现通、导、遥的信息一体化。
虹云工程分为技术验证系统、业务试验系统和业务系统三个阶段实施建设:
2018年发射首星,完成技术验证系统建设
十三五末完成业务试验系统建设
预计到十四五具备全面运营条件,实现全球连续无缝覆盖的宽带互联网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