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建设 > 教育园地

成就振奋人心 目标催人奋进
发布时间:2018-03-08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等内容引起了航天代表委员的强烈反响。


  创新 跑出中国加速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四院锐科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是“干货”,“作为一位归国创业人士,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总理在报告中肯定了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的独特贡献,让我感受到国家对归国创新创业者的肯定,感到十分振奋。”


  在报告中,他最关注“创新”,包括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以及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闫大鹏说:“国家对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越来越多,作为企业,这是个利好消息。我认为,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全国人大代表王巍来自三院海鹰特材大飞机项目装配组,他认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非常充实:“我注意到载人航天、大飞机等和自己密切相关的领域被写入报告中,感到很骄傲。”


  王巍十分关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中提到要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这与他本次带来的建议内容不谋而合。另一个令他关注的是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我所在的团队就是创新型团队,所以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也很大,在报告中看到这样的内容,感到十分鼓舞。”


  转型 迈向发展高质量


  “李克强总理用6个‘五年来’总结了我国发展的成就,用9个‘坚持’说明了取得成就的基础是什么。语言朴实,贴民心、接地气。”谈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首席技师、三院239厂机械加工部铣工戴天方说。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报告提出今后我国要进行高质量发展,“‘量’上的多只能代表‘大’,而高质量才能说明‘强’。”戴天方说。


  “报告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篇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团结凝聚力量、实干创造未来’。”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工七院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窦晓玉在听过政府工作报告后这样说道。


  在她看来,总理在报告中以9个“坚持”、9个“着力”,客观总结了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五年成就,又紧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变化。报告从9个方面系统部署了2018年的政府工作,也为她今后的工作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


  改革 书写中国新篇章


  “聆听了总理的报告,我感受很深,为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自豪。国务院的部署契合了时代要求,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成绩的取得也进一步增强了‘四个自信’,作为航天科技工作者,我对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也充满了信心。”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工二院院长张忠阳说。


  张忠阳十分关注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关系国计民生,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提出了很多措施安排。我认为我们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实践者,我们一定要把总理报告中提出来的要求落到实处,做干事创业的先锋,做出自己的实际的成绩;第二个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我们要积极建言献策。”


  张忠阳还提出了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第一要鼓励创新创业的资源向原始创新、向一流品质倾斜,减少无效创新。第二,激发和保护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要旗帜鲜明地做强、做优、做大国企。


  “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肯定航天科技成就,令人振奋。”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工二院25所副所长董胜波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8年工作强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更加突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性,作为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觉非常鼓舞人心。“25所研制的新一代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曾完美助力天宫二号和天舟一号交会对接任务,目前用于载人航天的雷达技术进展顺利。”


  “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对2018年的工作安排更是催人奋进。”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工四院专家许波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作为国防科研单位,建议尽快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全面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国防科技工业改革。


 返  回

友情链接: